编者按:“志愿主讲人”优秀志愿者榜样分享系列活动邀请优秀学生代表分享志愿经历,讲述志愿故事,树立榜样,引领身边同学参与志愿服务。以志愿主讲人角色树立典型,提高学生对志愿服务现实意义的直观感受,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积极的心态与向上的追求。
在三月稚嫩的春意里,“志愿主讲人”优秀志愿者榜样分享第七期邀请到六位在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志愿者代表,在东岳书院119教室进行分享。寒假原本是大家在学期结束后小小歇脚的时候,但是他们选择毅然起身向前走,这正是志愿者精神的体现。砥砺前行,务实本分走好自己选择的道路,“志愿主讲人”分享会的举办,正是弘扬这种精神,传递爱和信仰,带动学生积极向上,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属于不同的学院,一起来听听他们不同的故事吧!
大数据学院 王阔
“志愿服务,就是在贡献我的微薄之力同时,提升社会文明的风气。我很开心志愿服务既能磨练自己又能温暖别人,在未来我决定继续履行志愿者义务,服务社会,传播正能量。”
在2021-2022学年寒假的“返家乡”活动中,他怀着炙热的心奔赴疫情防控点,二话不说套上防控服投身防疫工作。心中有未来生活才会更有希望,高压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吓退他,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防控监测、防疫知识的宣传、返廊人口的排查、核酸检测等等防控工作他都积极完成,用“干净利索”和“细心认真”形容他恰到好处。
大男孩的形象给他加了某些标签,工作里的搬搬拿拿似乎成为他的主要工作。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对于一线抗疫家属关爱的担子也落在了他的身上,为老人跑腿帮办、生活照里的工作他从不推辞,踏实勤快的他知道,志愿就是要贴切生活,不求留名留姓,只为锻炼自己的担当。
他做到了,他还说践行志愿精神是最有力量的行动。志愿没有终点,前方依旧光明。
淬炼商学院 张永康
当他说到自己是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一员,他的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从“开学第一跑”到“校园开放日”,再到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匆忙地搬物资,耐心的指引同学,都是他志愿之路上最开心的经历。
他说,积极是一种人生态度,志愿是一种选择,一张张的荣誉证书不是单薄的纸,更是努力过的象征。他将前辈作为榜样,同时建议学弟学妹们坚持不懈,认真对待,要走好自己的人生舞台,更要让自己配得上这个舞台,他坚信自己可以。
大数据学院学院 王浩然
正气浩然的名字彰显了她为人的大气,别看她小小的身板,内心藏着对母校的心系,肩上扛的是对未来伟大的梦想。
她是王浩然,她谈到她为母校做的那些事足以让人为她动容。2022年2月7日,正值寒假期间,她并没有贪恋温暖的家,毅然选择了回到自己的母校。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心里的激动不言而喻,既然选择要做点什么,就一定要出色完成。作为一个女孩,在接到每个高强度的工作时,都有些压力的,但她铆足了精神,说干就干,撸起袖子就去了“前线”:值班巡逻、检查疫情物资情况等等。连轴转的工作的确很累,但她很快乐,她讲到启发的时候脸上洋溢着笑容,是对那份洒泪洒汗经历的怀念。她讲到,每次天气很冷的时候都能想到门卫大爷给她送的温水,她一直相信温暖可以传递,志愿也可以,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她的心一直是暖的。
艺术传媒学院 王美琪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异奥密克戎病毒让天津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全民核酸检测,她就想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辅助医护人员,让居民在缩短等候时间的同时还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凌晨四点起床开始在社区里走动,从提前准备物资,人员开会,分配任务到个人,一遍又一遍的用喇叭呼喊居民下楼做核酸,再到核酸现场的井然有序,离不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努力。在抗击疫情期间,每一位平凡的人,都用不平凡的事迹在坚持守护住着后方的安全,每位公益人都是志愿者的人生导师,指引着志愿者的志愿之路,如果志愿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大数据学院 张启泽
他在寒假返家乡中积极前往当地百货公司单位进行实习,在任职的饮料柜组中,需要清楚记住每个商品所放在的仓库位置和商品的价格,面对众多的困难,他学习从根本解决问题,要替顾客着想,多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思考顾客的需求。“顾客就是上帝”,端正态度很重要,能否胜任工作,关键在于自己对岗位的态度,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
大数据学院 刘春利
他在乡镇积极投身于防疫工作,协助各个社区完成疫情摸排调查,检查各个疫情防控点的工作情况,协助办公室处理一些琐事,返乡人员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也因为他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了临沂市委共青团的高度赞扬。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作为一名泰山科技学院的学生,更作为一名志愿者,积极投入到防疫的第一线中去,为社会做贡献,是我应该做的”。
通过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充分感受家乡变化,铭记奋斗历程,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投身家乡发展建设的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祝愿各位同学在今后的道路上,继续秉持奉献精神,做一名闪闪发光的青年志愿者。哪里有需要,那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用爱发光发热。
(供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