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泰山沙龙12期——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24学术年会学习转化分享会

时间:2024-11-19 15:26:57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数智时代,为提升通识课程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通识教学部、远景学院、云端剧本杀学院、电影评论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师代表于11月15日下午,在无用楼“山海会客厅”举办泰山沙龙12期——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24学术年会学习转化分享会。学校常务副校长谢承红出席会议。

电影评论中心的孙惠老师从素质教育下的第二课堂建设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两方面进行分享。对于第二课堂建设,孙老师指出了活动创新与课程考核标准的困难。提出在第二课堂中创新考核方式,增加学生积极性的想法;通过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能力目标,如红色观影、奇葩说等,以及非遗项目和陶艺等实践课程,让素养提升的实施路径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强调要注重第二课堂建设的成果,从注重量转向注重质,让活动更有价值、更能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她还分享了个性化微课堂的概念,包括线上微课和线下微课,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扩展学习的时空。同时,借助微课堂将一些特色的知识点讲透,可以增强课程吸引力。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孙老师分享了她的学习经历和挑战。

通识教学部的周雨童老师围绕“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三个方面分享了她的学习感悟。周老师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建立各种关系,让学生在其中成长;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弥补专业教育中无法学到的技能,如交流、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数字时代所需的心智生产力。她提出从人文化、协同式和高精度三个素质教育的展开方向,强调了人文环境的培养、师生学科媒介间的协同以及教学个性化和课程性。周老师认为泰科不同于985、211高校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路径,而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探索和凝练,形成了学校素质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具有彻底性和优先性,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参与各种教学活动,都可以是工坊的主理人,这些做法也受到了与会双一流高校教师的认可。她还分享了在《生命科学伦理》课程中,如何通过讨论敏感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实现教育的智慧型转变,认为教育者应敢于探索新方法,不应局限于传统思维。

云端剧本杀学院的彭悦老师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AI)在沉浸式剧本杀写作课程中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包括四个方面:AI与通识教育的结合、AI辅助写作和创意启发、AI激发学生对剧本杀写作兴趣;以及AI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她指出AI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成本和学习门槛、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并帮助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她探讨了如何将AI融入剧本杀写作,包括利用AI生成角色背景和情节,通过AI的对话和线索引导学生推进剧情,提高创作效率和灵活性。在课堂实践方面,彭老师分享了她的尝试,包括将AI融入课堂任务、生成角色和情节、模拟对话、互动合作以及修改和深化剧本等。最后,彭老师引用了一位专家的话:“不是AI替换人,而是会AI的人替换不会AI的人”,强调了学习如何训练AI以服务于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

通识教学部的李群群老师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时代通识教育的再思考,主要从正确看待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三个方面展开。她指出虽然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风险,如信息的虚假性,以及可能导致教师过度依赖AI而减弱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育者在积极拥抱AI的同时要规避这些风险,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情绪和心理韧性。关于通识教育的核心素养,她认为通识教育应以文化素养为灵魂,培养学生的关联力、想象力、学习力、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这些核心能力应通过课程体系外化,每个课程体系对应不同的课程,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最终形成有体系的成果。对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李老师重点介绍了基于课程地从游和“微专业”理念。课程从游即在开课前就开始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课程内容,在课程中通过讲座、自组织、游学等扩展课程学习;微专业即围绕某个专业领域或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实用性、专业性知识,通过从游和微专业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硬知识。

常务副校长谢承红对大家的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通识教育山高路远,需要大家一起携手攀登。外出学习交流分享活动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通过交换思想可以让一个思想变成两个乃至更多思想。希望大通识各部门今后加强交流,定期召开交流会,围绕外出学习收获、双师授课等进行讨论。无用楼山海会客厅也要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为大通识老师营造良好氛围,成为大家交流、学习、互动的枢纽,增强大通识团队的活力和凝聚力。


通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