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团省委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单位对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集体、个人和项目进行通报表扬。我校团委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易安新”黄河滩区安居民生观察团和“七彩平邑”助力乡村儿童素质教育发展实践团被评为优秀服务团队;校团委孙静、李玮华、陈一凡;书院部科员刘传旭;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朱文静;艺术传媒学院辅导员刘倩倩;智能工程学院辅导员王存共计七名指导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校团委“易安新”黄河滩区安居民生观察团丁大地;校团委“七彩平邑”助力乡村儿童素质教育发展实践团王书畅;艺术传媒学院“乡村100绘”乡村振兴促进团郑森;行政管理学院“南湖小法”社区赋能实践团王雪梅;淬炼商学院“淬炼益选”电商助农实践团李佳泽;大数据学院“云上社区”可持续社区实践团王田宇;东岳书院“向山而行”理论普及宣讲团王昊文;远景学院“北村探兴”乡村振兴促进团韩昕豪;建筑工程学院薪火“乡”传乡村振兴促进团杜春辉、孙佳辉、庞润龙;智能工程学院“智益行”乡村振兴促进团刘浩彦、雷竣麟;书院部与瞻岩书院共同打造的“鲁乡塑梦”乡村赋能实践团吕欣平、于文轩、刘孟宇、刘佳文共计十七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我校凭借更加优质的服务项目、更加专业的服务团队、更加多元的服务形式连续三年获得省级集中表彰。此次表彰人数创三年新高,位居驻泰高校前列,标志着我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创新局面!
根据团中央“三下乡”总体部署和学校社会实践工作要求,积极响应团省委、省教育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的工作方案》,2023年暑期,学校团委总体牵头,面向学院、书院组建12支重点专项实践团队,189名师生们奔赴泰安、临沂、东平、新泰等地,以立足专业突破创新、传递关爱温暖帮扶、“常下乡”“常在乡”为主线,围绕乡村振兴、社区赋能、关爱帮扶、黄河发展、理论普及等实践内容,开展科技助农、电商带货、改造乡村、暖心支教等实践活动。此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校搭建了良好的分享交流平台,构建了积极向上的交流环境。通过各团队通讯员积极发稿、稿件负责人及时反馈等机制,各团队精心编辑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环境、今日头条、共青团泰安市委、共青团肥城市委、大众网、鲁网泰安等校外各大媒体报道,总篇数达50余篇。
过去三年,我校在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等方面号召的基础上,先后围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助力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创新性地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团委按照“目标精准化、内容系统化、实践项目化、传播立体化”的原则,将“三下乡”与专业所学、时代发展和常态实践同频共振,依托专业组建实践服务团队,紧密结合专业优势,并结合国家政策、社会热点、工作经历以及已有基础,奔赴省内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团委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陈婷、赵锦阳等共计十一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房晓亿、杨洋等共计二十二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青春向阳”社区赋能实践团、薪火“乡”传乡村振兴促进团等共计六支实践团队被评为优秀服务团队;《“共抗灾难•你我同行”可持续社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后疫情时代60岁以上老年人关于智能设备的使用及需求情况调研——以岱岳区山口镇油坊村为例》等两份实践报告被评为优秀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相关事迹受到团中央、中国青年网等媒体累计300余次关注报道。
日后,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社区”为主场景的志愿服务工作探索,依托“三下乡”“返家乡”等平台继续推进学校社会实践品牌化、项目化、常态化建设,深化校地长期结对服务,增强资源整合,加强校外资源对接,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让“三下乡”逐步转变为“常下乡”、“常在乡”,让“青春,应当有志愿”逐步成为泰科青年志愿者的一张亮眼名片。
供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采编:谢储君